最准平特三组三连肖澳门平特
|收藏|设为首页
课程思政主题元素
案例一 陈薇:与“毒”共舞
发布时间:2023-09-19 浏览次数:10

案例描述

陈薇,1966年生于浙江兰溪市,生物安全专家。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;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;2020年被授予“人民英雄”国家荣誉称号。

“战毒”30年:非典、埃博拉、地震、新冠……她始终在战疫一线! 冒着生命危险,与各种足以致命的病原体短兵相接。

1984年,18岁的陈薇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。4年后,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。1991年4月,她走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,被特招入伍。炭疽、鼠疫、埃博拉……这些致病微生物,在战争时期可能会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,和平时期则可能是导致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。“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”,凭着职业敏感和军人的使命,陈薇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,并于1998年顺利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。

2003年,“非典(SARS)”疫情来袭,陈薇在危难之际受命研制预防“非典”病毒的疫苗,她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“非典”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“非典”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,负压实验室一般只能待5个小时,时间一长就会因缺氧严重头痛。陈薇尽量不吃饭、不喝水、穿着成人尿不湿,一直待到九个小时撑不住为止。团队成功研制的“重组人干扰素ω”,对SARS病毒的攻击有较好的防护作用。共有1.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“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”,未发生一例感染。

2008年,汶川大地震,陈薇组织卫生防疫方面的专家连夜编写《灾区卫生防疫知识手册》。5月15日一大早就用飞机运往灾区,陆续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,她还担任国家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组组长,冒着余震亲赴灾区一线,战“疫”长达两月。

2014年,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。由于这种病传染性强,死亡率高达50%90%,病毒潜伏期可达221天,因此被美国归类为“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武器”,由此引发全球恐慌。在全世界谈色变的时候,为了将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,陈薇不顾艰险,率队赴非,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,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的“零突破”。

由于陈薇团队的新基因疫苗推广,世卫组织2015年宣布,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终止。那一刻,全球为之惊叹,陈薇名扬中外。电影《战狼2》中Doctor Chen就是以陈薇的事迹为原型。

2020年1月26日,当新冠病毒在中华大地肆虐时,她再次成为“逆行者”,率队进入武汉,投身到抗击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“战场”。疫苗,无疑是终结新冠肺炎最有力的科技武器。在武汉,陈薇率领团队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,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,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。何时能拿出安全有效的疫苗?疫情防控任务能否高标准完成?陈薇坦言:“除了胜利,别无选择!”

从军30载,陈薇潜心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,带领团队不懈冲击、奋力前进,为人民构筑起一道道生物安全防护坚盾。

思政映射点

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!

“已知有手段,未知有能力。”这是陈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“最艰难的成功,不是超越别人,而是超越自己。”从抗击非典,到援非抗埃,再到武汉抗疫,面对已知和未知,她带领团队时刻枕戈待旦,不断超越自己……作为一名军人,她闻令而动、敢打敢拼,展现了钢铁战士的血性本色;作为一名党员,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、危难关头豁得出来,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;作为一名院士,从研制出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“重组人干扰素ω”,到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,再到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出重大贡献,在基础研究、疫苗、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……,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,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绚丽的奋斗篇章。

在新时代,一代代的中国人,用华夏儿女的顽强和坚守,把中国梦一个一个实现!通过本案例引导医学生理解“危机与机遇总是并存的,只有创新才能引领未来”。启发学生要树立竞争意识,争分夺秒,脚踏实地,不断创新,敢于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挺身而出,为国家、为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!

   实践活动

   观看女将军陈薇的传奇人生写出观后感